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全国咨询热线:0371-60916757

您好!欢迎访问中瑞建园工程管理有限公司官网!

行业动态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动态 >

河南省水利厅:保护治理母亲河 构建水网新格局

返回列表来源:发布日期:2021-09-28 17:35:10浏览:

    中原大地,因河而兴。

  2021715日,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正式发布详细数据,河南夏粮喜获丰收,总产量达380.32亿千克,“粮仓”更满更高。

  粮食生产,命脉在水利,黄河母亲,静静滋润着河南这个人口大省,保障着河南粮食安全。中原大地的引黄灌区如同生命体的组织血脉,黄河水沿着渠道淌进田间地头,淌进一座座供水厂,更淌进了老百姓的心间。

  水润农田丰粮仓 

  “俺们离了黄河水可不中!”今年麦收前,记者来到河南省获嘉县太山镇丁村的麦田里,69岁的村支部副书记李振六摆摆手,“俺村530多公顷地都用黄河水浇灌,小麦、玉米年年丰收!”

  为丁村送来“幸福水”的,正是李振六身旁的人民胜利渠西一二分干渠。人民胜利渠引来的黄河水,富含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大大提高了土壤肥力,昔日全国闻名、低洼荒凉的老盐碱地,变成了如今的高产稳产田。

  与此同时,小浪底北岸灌区工程也在抢抓工期,如火如荼地施工。

  近年来,小浪底北岸地区的济源市、沁阳市和孟州市等城市迅速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灌区及配套工程的建设将会为上述地区“解渴”,小浪底北岸灌区工程已纳入《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和《河南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规划(2008-2020年)》。

  “小浪底北岸灌区工程建成后,将年引黄河水量2.39亿立方米,发展灌溉面积约3447公顷,补水面积约1333公顷,为城镇工业生活供水1.12亿立方米。对解决灌区农业灌溉及城乡生活与工业用水需求,改善区域水生态环境,增强农业生产能力起到重要作用。”河南省豫北水利工程管理局局长符运友介绍道。

\

伊河湿地公园

  河南省谋划实施了包括小浪底北岸灌区、赵口引黄灌区二期、西霞院水利枢纽输水及灌区等在内的十大水利工程,这些项目的实施将补齐工程短板,润泽中原大地的农田。

  引黄灌区的建设,是河南省灌区建设的一个缩影。据悉,目前河南全省灌区达到335处,不仅支撑了全省的粮食总产,还助推了区域农业产业化,助推一个个农业品牌不断发展壮大。灌区有效灌溉面积上粮食产量高、品质好,原阳大米、延津强筋小麦、范县大米、武陟怀药、中牟大白蒜、开封菊花等优质农产品均产于灌区。

  为打造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核心区,河南把抓好灌区建设作为夯实全省农业发展基础的重中之重。据河南省水利厅农村水利处副处长李立新介绍,河南现有大型灌区38处,中型灌区297处,其中大中型引黄灌区104处。1998年以来,恢复改善灌溉面积158.6万公顷,灌区耕地有效灌溉面积占全省基本农田面积的28.9%,产量占全省粮食总产37%,有力充实了“粮仓”。

  焕发黄河新生机 

  在三门峡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向阳村段的黄河岸边,村民任同国正在河边散步游玩。

  谈起这段河,他不禁感叹:“以前这里停靠着大大小小的餐饮船、渔船,环境脏乱差。现在这里环境干净整洁,来这里越冬的天鹅越来越多,真是名副其实的天鹅之城啊!”

  三门峡市因黄河而生、依河而建,作为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和治理区域,该地践行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的治黄新理念,根据三门峡地形、地貌、地质等特点,确立了“干流护岸、支流控沙,山上植绿、岸上截污,坡面保土、田间节水”的生态治理思路。

  三门峡对境内流域面积30平方千米以上18条黄河一级支流开展系统治理,对弘农涧河、青龙涧河等9条支流建设控沙工程和实施生态补水,全年补水2000万立方米。2020年,通过开工建设投资10亿元的三门峡大坝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项目,建设约5333公顷生态梯田,全市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10平方千米,减少入黄泥沙40万吨。

  郑州市惠济区位于黄河之滨、邙山脚下,黄河辖区河道全长27千米,滩地面积约68平方千米,是郑州市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关键区域。

\

黄河郑州段开展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

  20207月开始,惠济区打响黄河流域“清四乱”歼灭战。区委书记、区长坚守一线,县级干部、科级干部、一般干部分别负责乡镇、项目、点位的“清四乱”行动,条块结合,组团作战,专项突破,逐个“歼灭”。

  “清四乱”过程中,惠济区列入台账的1425个问题全部完成整改,共拆除各类别墅项目41230栋,取缔养殖场22个,破除硬化地坪53万平方米,拆除、关停农()家乐82家,有偿征收、清理大小渔船、游艇283艘……滩区乱象得到有效遏制,生态环境持续向优向好,黄河滩区回归了自然静谧。

  在郑州黄河滩地公园南裹头广场,游人如织。公园里,九纵三横的彩色慢行道路让人赏心悦目,南裹头广场、海事广场、惠武浮桥3个观景节点成为“网红”打卡地。自2020年国庆节开放至今,公园累计接待游客60余万人次,已经成为郑州市的“后花园”,成为黄河流域“清四乱”的美丽见证。

  以河长制为抓手,河南加强水生态环境保护。省委书记、省长分别担任第一总河长、总河长,2020年共同签发第2号总河长令,深入开展黄河流域河湖“清四乱”歼灭战、河道采砂综合整治等工作,发现的问题全部整改销号。20216月,省第一总河长、省总河长签发第3号河长令,全面推行“河长+”工作机制,深化“河长+”改革,持续发力,推动河湖长制从“有名有实”走向“有力有为”。

  “我们在黄河流域率先建立“河长+检察长”协作机制,探索公益诉讼保护河湖生态环境新路径,这一经验被最高人民检察院和水利部在全国推广。2020年,完成黄河流域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112.5平方千米、新修梯田约573公顷,统筹加强河湖水体和岸线空间管理,维护河湖生命健康,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需要。”河南省水利厅厅长孙运锋说。

  治水兴利构水网 

  民生为上,治水为要。20215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南阳市主持召开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在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下,河南大力实施“四水同治”,治水兴邦的“河南探索”为高质量发展积蓄蓬勃力量,“四水同治”的恢弘画卷在中原大地铺展开来。

  202171日,从水利建设一线传来喜讯,小浪底北岸灌区工程总干渠首个隧洞贯通,为早日实现惠泽豫北人民迈出了重要一步。

\

赵口引黄灌区二期总干渠

  正在建设的赵口引黄灌区二期工程项目,是纳入《全国新增1000 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和《河南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规划》的重点水利项目,也是河南省实施“四水同治”开工建设的十大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之一。通过实施“四水同治”,河南掀起了新一轮水利建设高潮,兴利除害的现代水网体系加快形成。

  “赵口灌区二期设计灌溉面积14.7万公顷,年引水量2.37亿立方米,总投资38.88亿元。”河南省赵口引黄灌区二期工程建管局局长马强介绍道,“在现有工程基础上,通过新建、扩建、改建等措施,建设完善的灌排工程体系,有效解决灌区农业灌溉、农村生活和工业用水需求。”

  正在建设的西霞院水利枢纽输水及灌区工程和小浪底北岸灌区工程,建成后每年增产粮食2.825亿千克。河南省计划近三年开工建设的9项重点水利工程,估算总投资574.9亿元,工程实施后可提高年供水能力8.28亿立方米,发展和改善灌溉面积59.3万公顷,还将有效增强水资源配置及区域供水能力,为粮食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河南全省人民牢记习总书记殷殷嘱托,统筹优化长江、黄河、淮河、海河四大流域水资源配置,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2021年河南省水利工作会议上,据孙运锋介绍,全省“四水同治”项目累计开工1355个,“四水同治”实施近三年来投资达到2047亿元。河南省“四水同治”工作作为典型经验做法,受到国务院第五次大督查通报表扬。

  水润中原,润物无声。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和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为河南探索治水兴省指明了方向。重新审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这一“国之重器”,河南省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把生态治理从“治标”转向“治本”,把黄河生态带、淮河生态带、大运河生态带和南水北调生态带串联起来,形成“丰字形”生态格局。

  未来,河南省将继续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母亲河”生态环境必将越来越美丽,也将生命长青、永葆生机。

  “我们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十六字’治水思路,按照总书记‘构建兴利除害的现代水网体系’要求,统筹推进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四水同治’。”河南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刘正才展望道,“构建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等重大引调水工程为通道,以黄河、沙颍河、淮河等自然水系为基础,以综合性水利枢纽和调蓄工程为节点,统筹四大流域的‘一纵三横四域’现代水网体系,为构建国家骨干水网、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交出河南答卷!”

  (撰稿:李乐乐 国立杰 彭可 王新明  供图:河南省水利厅 责任编辑:齐欣然)

 

 

推荐阅读

版权所有:中瑞建园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本文地址:http://www.henanjianyuan.com/show-10-504-1.html 转载请注明出处!

中瑞建园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 版权所有 2016-2025 豫ICP备19038731号 技术支持:启创网络

 
QQ在线咨询
QQ在线咨询
全国咨询热线
0371-60916757